一、概況
1.1 大賽背景和宗旨
軟件和信息技術産業作為我國的核心産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戰略性産業,軟件和信息技術産業在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轉變發展方式,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為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産業的發展,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向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輸送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争力,全面推動行業發展及人才培養進程,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已成功舉辦七屆藍橋杯大賽。大賽的舉辦得到了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相關司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省教育廳和各有關院校的積極響應,更得到了參賽師生的廣泛好評,參賽學校超過1200餘所,參賽規模已達十五萬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産業和集成電路産業發展若幹政策的通知》有關精神,繼續加快高等院校計算機、軟件及電子專業教學創新與改革,提高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促進高校計算機、軟件及電子專業就業指導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決定舉辦第八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大賽官方網站:www.lanqiao.org。
大賽分為個人賽和團隊賽兩個部分。本活動方案僅針對個人賽,團隊賽具體方案另行通知。
1.2大賽特色
立足行業,結合實際,實戰演練,促進就業。
政府、企業、協會聯手構築的人才培養、選拔平台。
以賽促學,競賽内容基于所學專業知識。
以個人為單位,現場比拼,公正公平。
1.3 大賽項目
(1)JAVA軟件開發
對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學籍并且符合相關科目報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職高專學生(以報名時狀态為準),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比賽。該專業方向設大學A組、大學B組、大學C組。
說明:985、211本科生隻能報大學A組,所有院校研究生隻能報大學A組,其它院校本科生可自行選擇報大學A組或大學B組,高職高專院校可報大學C組或自行選擇報任意組别。
(2)C/C++程序設計
對象:具有正式全日制學籍并且符合相關科目報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生及高職高專學生(以報名時狀态為準) ,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比賽。該專業方向設大學A組、大學B組、大學C組。
說明:985、211本科生隻能報大學A組,所有院校研究生隻能報大學A組,其它院校本科生可自行選擇報大學A組或大學B組,高職高專院校可報大學C組或自行選擇報任意組别。
(3)嵌入式設計與開發
對象:具有正式學籍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本科及高職高專學生(以報名時狀态為準),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比賽。該專業方向設大學組。
(4)單片機設計與開發
對象:具有正式學籍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及高職高專學生(以報名時狀态為準),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比賽。該專業方向設大學組。
二、組織構架
大賽設置全國大賽組織委員會,并在全國參賽院校數量較多、參賽人數規模較大的城市選拔院校設置賽點。
2.1全國組委會
藍橋杯大賽組委會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負責領導全國範圍内的大賽工作。
2.2舉辦省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甯夏、青海、新疆、西藏
2.3賽點
大賽計劃在報名人數比較集中的,符合報名要求、且能提供足夠數量的符合大賽需求的軟件環境和硬件設備的院校設立賽點。 賽點的設立既考慮報名人數,又要考慮區域的地理分布。賽點學校必須是有實力、有聲望,對于組織當年省賽有很大的積極性。 賽點的設立由藍橋杯大賽組委會确認,并簽訂相應協議。各學校賽點嚴格按照大賽章程、實施辦法及《“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規則與賽場紀律》組織省賽。
三、報名
3.1報名時間
報名時間:2016年10月——2016年12月15日。
3.2報名人數及方式:
以學校為單位報名,原則上每所學校報名人數上限為100人。
各參賽學校需為每位參賽選手配備一名指導教師,每名選手的指導教師最多一名,報多名的以排序第一的為準,其餘無效。同一名指導教師可指導多位選手。
報名方式:學校及選手登陸大賽官方網站在線報名。
3.3報名材料:
報名表、身份證複印件、學生證複印件、2寸相片,以上均需要電子掃描版,通過報名系統上傳。
3.4報名及參賽費用
C/C++程序設計、Java軟件開發、嵌入式設計與開發、單片機設計與開發報名費為每人300元。
選手及指導老師在省賽、決賽期間發生的住宿、用餐、交通等費用自理;
報名費由藍橋杯大賽組委會收取。
3.5組織工作:
大賽的報名、交費、下載準考證等工作全部通過藍橋杯官網在線報名系統完成。
四、 省賽管理
4.1 省賽時間:2017年3月
4.2省賽地點及形式:
大賽省賽采用統一命題、分賽區比賽的組織方式。選手在指定賽點參加省賽。
大賽題目應具有實際意義和應用背景,并考慮到目前教學的基本内容和新技術的應用趨勢,同時還應對教學内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公示所有獲獎名單并啟動監督反饋制度。
五、總決賽管理
5.1 決賽時間:2017年5月
5.2 總決賽賽題組織
大賽總決賽采用統一命題、集中考試的組織方式。
大賽題目應具有實際意義和應用背景,并考慮到目前教學的基本内容和新技術的應用趨勢,同時還應對教學内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題目的難易程度,既應使一般參賽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内完成基本要求,又能使優秀學生有發揮與創新的餘地。
總決賽由藍橋杯大賽命題專家組統一命題。
由藍橋杯專家指導委員會審題組專家對所有備選題目進行審核,指定審核标準,為保證大賽的公平、公正性,所有審題、篩選過程必須保密,在總決賽前10天最終确定決賽題目。
5.3 總決賽競賽方式
大賽總決賽采用集中比賽的組織方式。參賽學生必須按統一時間參加大賽,按時開賽,準時交卷。
比賽期間,選手需獨立完成比賽任務,所需資料,均由藍橋杯大賽組委會提供。
5.4 賽題評審
總決賽評審工作由藍橋杯大賽組委會組織專家進行,評審中須嚴格遵守大賽全國專家組制定的統一評分及考核标準。
評審組設組長1名,副組長2名,評審員若幹,組長負主要責任,每位評審專家的原始評分及評審記錄須交由大賽組委會保存。
總決賽評審結果上報大賽組委會時,須同時提交含評審組每位評審專家簽字的各項詳細評分記錄 ,否則其評審結果無效。
六、頒獎儀式
6.1 時間:頒獎儀式于總決賽結束後舉行。
6.2參與人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有關部門領導、各知名院校、有關專家、企業代表、媒體記者、大賽組委會有關負責人、參賽學校代表、參賽學生代表等。
6.3 活動安排
●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有關部門領導緻辭
● 大賽組委會負責人作大賽總結
● 有關領導為獲獎學生和獲獎單位頒獎
● 獲獎單位代表發言
● 企業代表發言
● 企業現場招聘會(免筆試直接面試)
● 校企座談會
七、獎項設置及評選辦法
7.1省賽
(1)參賽選手獎
省賽每個組别設置一、二、三等獎,比例分别為10%、20%、30%,總比例為實際參賽人數的60%,零分卷不得獎。省賽一等獎選手獲得直接進入全國總決賽資格。 所有獲獎選手均可獲得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賽組委會聯合頒發的獲獎證書。
(2)指導教師獎
省賽中獲獎的參賽選手的指導教師将獲得“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XX賽區)優秀指導教師”稱号。
(3)參賽學校獎
參賽組織工作表現突出、經審批符合相關條件的單位,将獲得“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XX 賽區)優秀組織單位”稱号;
參賽選手成績優異,經審批符合相關條件的學校将獲得“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XX賽區) 優勝學校”稱号。
7.2總決賽
全國總決賽按參賽項目和成績,為獲獎學生、教師和組織單位頒發相應證書和獎勵。其中:
(1)參賽選手獎
個人賽根據相應組别分别設立特、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在決賽獎項設置中,每個組别設置特等獎1名,一等獎不高于5%,二等獎占20%,三等獎不低于25%,優秀獎不超過50%, 零分卷不得獎。
所有獲獎選手均可獲得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賽組委會聯合頒發的獲獎證書。
總決賽三等獎及以上選手,如果獲得本校免試推研資格,将獲得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等院校的面試資格,并優先錄取為該院普通碩士研究生。
IBM、百度等數十家知名企業為優秀的參賽選手及獲獎選手提供實習、工作綠色通道,優先安排面試、實習、就業。
(2)指導教師獎
所有獲獎選手的指導教師,均可獲得“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優秀指導教師”證書。
(3)參賽學校獎
參賽組織工作成績突出、經審批符合相關條件的單位,獲“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優秀組織單位”稱号;
參賽選手成績優異、經審批符合相關條件的學校獲“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優勝學校”稱号。
八、監督反饋
為保證大賽的公平、公正,對全國總決賽和各賽區省賽的初步評審結果執行監督反饋制度。投訴反饋期自公布評審初步結果之日起,為期3天,過期不再受理。
投訴反饋期間,各賽區大賽組委會和全國大賽組委會将受理有關違反大賽比賽章程、規則和紀律的行為等。投訴和異議須以書面形式提出,由個人提出的異議,須注本人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通信地址,并附有本人親筆簽名;由單位提出的異議,須注明單位指定聯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電話,并加蓋單位公章。各賽區大賽組委會和全國大賽組委會須對提出異議的個人或單位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