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阿裡雲主辦的餘震捕捉AI大賽
發布時間:2017-06-16
發布人:系統管理員
浏覽量:
590
2017年,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與阿裡雲聯合主辦的餘震捕捉AI大賽,将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地震業務相結合,通過提供大地震前後多個地震站的海量監測數據,讓參賽選手捕捉餘震數量、發生時間等相關信息來挑戰中強地震後早期餘震序列捕捉這一科學難題,并獲得完整的、實時的餘震信息,為地震應急救援、抗震救災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賽題
中強地震發生後,往往會後續發生大大小小的餘震。當周邊地震台站監測到這些餘震信号時,通過提取縱(P)波和橫(S)波到達各地震台的時間,可以确定餘震位置,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信息。本次競賽的初賽階段,就是從四川及鄰區16個地震台站所記錄的地震波形裡,提取出汶川餘震的P波和S波到達各台站的時間。競賽目标是通過高效的算法,實現快速、準确、全面的檢測早期餘震。本次競賽鼓勵各專業領域的選手聯合組隊,嘗試數字信号處理、時間序列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各種算法。
數據
本次競賽的數據為汶川地震前(before文件夾)後(after文件夾)四川及鄰省16個地震台站的連續波形。每個台站的波形包括東西(BHE)、南北(BHN)、垂直(BHZ)三個分量。數據以SAC(Seismic Analysis Code)文件格式儲存。
參賽對象
大賽面向全社會開放,國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聯網企業、創客團隊等人員均可報名參賽,特别邀請中國地震系統員工以及高校地震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參賽,組隊上限5人。
注:大賽主辦單位中涉及題目編寫、數據接觸的人員禁止參賽;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7月27日
大賽賽程
初賽:6月13日-7月27日
複賽:8月1日—8月24日
決賽:9月底
獎項設置
- 冠軍:1支隊伍,獎金貳拾萬,頒發獲獎證書
- 亞軍:1支隊伍,獎金拾萬,頒發獲獎證書
- 季軍:1支隊伍,獎金伍萬,頒發獲獎證書
大賽詳情和報名鍊:
http://tb.am/5aojd
賽題
中強地震發生後,往往會後續發生大大小小的餘震。當周邊地震台站監測到這些餘震信号時,通過提取縱(P)波和橫(S)波到達各地震台的時間,可以确定餘震位置,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信息。本次競賽的初賽階段,就是從四川及鄰區16個地震台站所記錄的地震波形裡,提取出汶川餘震的P波和S波到達各台站的時間。競賽目标是通過高效的算法,實現快速、準确、全面的檢測早期餘震。本次競賽鼓勵各專業領域的選手聯合組隊,嘗試數字信号處理、時間序列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各種算法。
數據
本次競賽的數據為汶川地震前(before文件夾)後(after文件夾)四川及鄰省16個地震台站的連續波形。每個台站的波形包括東西(BHE)、南北(BHN)、垂直(BHZ)三個分量。數據以SAC(Seismic Analysis Code)文件格式儲存。
參賽對象
大賽面向全社會開放,國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聯網企業、創客團隊等人員均可報名參賽,特别邀請中國地震系統員工以及高校地震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參賽,組隊上限5人。
注:大賽主辦單位中涉及題目編寫、數據接觸的人員禁止參賽;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7月27日
大賽賽程
初賽:6月13日-7月27日
複賽:8月1日—8月24日
決賽:9月底
獎項設置
- 冠軍:1支隊伍,獎金貳拾萬,頒發獲獎證書
- 亞軍:1支隊伍,獎金拾萬,頒發獲獎證書
- 季軍:1支隊伍,獎金伍萬,頒發獲獎證書
大賽詳情和報名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