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光耀中華•創新圓夢——2015國際光年報告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我院院長蘭智高教授參加會議。
開幕式上,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緻開幕詞,中國科大校長侯建國院士、安徽省科協黨組書記王洵分别緻歡迎辭。
聯合國宣布2015年是“光和光基技術國際年”(簡稱“國際光年”)。為提高我國公衆對光科學技術的認識及其科學素養,結合2015年國際光年活動,中國光學學會在2015年新年伊始舉行紀念國際光年首次大型報告會。 報告會邀請了中國光學領域頗具影響力的6位院士和我國最主要的幾個光學方面的研究院所的所長做報告。他們分别是: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劉文清院士,北京大學龔旗煌院士,中國科大物理學院院長、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歐陽鐘燦院士,中國科大光學與光學工程系主任、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許祖彥院士,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王家骐院士,以及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李儒新研究員、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張雨東研究員、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趙衛研究員、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産業聯盟執行主席李晉閩研究員。
“百年光子”,“光學成像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環境光學的發展與應用”,“液晶顯示的發展與未來”,“敏捷對地觀測技術”,“激光顯示發展方向”……這些報告高屋建瓴,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将大家帶入神奇的光世界,使大家了解到光基技術在信息、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環境和軍事等領域的應用前景,突出了量子信息、環境光學、激光和顯示技術在國家重大戰略安全需求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專家們還結合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兩個與光學相關的傑出工作做科普報告,介紹了藍光LED技術在照明領域革命性的。
參加本次會議的五百餘人,包括中國光學學會部分常委和委員、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各地區常委代表、安徽省光學學會各高校和研究所的師生代表、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和美國光學學會(OSA)的各地區學生俱樂部師生代表、中國科大部分師生以及部分光電行業的企業代表等。 本次大會由中國光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大、安徽光機所承辦,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環境光學專業委員會、安徽省光學學會、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及安徽省光電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協辦,并得到部分光電企業的支持。
2015年距離阿拉伯學者伊本•海賽姆的五卷本光學著作誕生恰好一千年。一千年來,光技術帶給人類文明巨大的進步。如1815年菲涅爾提出的光波概念;1865年麥克斯韋提出的光電磁傳播理論;1905年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1915年通過廣義相對論将光列為宇宙學的内在要素;1965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的宇宙微波背景,同年高锟提出光在纖維中的傳輸用于光學通信。2015年是一系列光和光學應用技術發展重要裡程碑的周年紀念。
據悉,電子信息學院計劃在2015年4月份與黃岡市科協、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協一起組織“國際光年”系列活動。